查看原文
其他

一条大河波浪宽 | 著名音乐学家田青忆乔羽与《我的祖国》(选自田青最新著作《中国人的音乐》)

编辑:民歌君 民歌中国 2022-12-28

信息,从这里触达民歌圈



【编者按】

今年6月份,中信出版集团的编辑联系上了民歌君,并告知我——中信出版集团即将在7月份出版著名音乐学家田青的最新著作《中国人的音乐》。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与民歌传播者,我对田青老师出版音乐著作充满了期待。


终于,在7月到来的时候,民歌君拿到了更多关于这本著作的资料。寥寥数语的介绍,已让人感概本书内容之丰富。而一篇篇详尽的文章,读起来更觉津津有味。中国人爱自己的音乐,中国人要了解自己的音乐,一定不能错过这本《中国人的音乐》


今天,民歌君将一部分内容呈献给大家,包括田青老师忆乔羽与《我的祖国》、本书的简介、以及哲学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陈来,作家、音乐人 刘索拉,音乐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张振涛,文化学者、媒体人 王鲁湘,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吴玉霞,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雷佳等文化名人对本书的推荐语


我相信,很快你就会爱上这本书,沉浸在《中国人的音乐》“中国人的音乐”中。


一条大河波浪宽整理摘编自著名音乐学家田青最新著作《中国人的音乐》(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7月出版)
前些时候,我看到朋友转来的一段“快闪”的短视频:在机场的候机大厅,一个小女孩用稚嫩的童声唱起了“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随后,几个年轻人一边演奏手中的乐器,一边走到她身边为她伴奏。接着,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走到女孩身边一起歌唱。候机大厅的旅客先是面露惊诧之色驻足倾听,然后,一些人开始自然而然地跟着歌唱。起初只是弱声,只是年轻人,但随着旋律的进行,自发跟唱的人越来越多。当唱到“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时,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放开喉咙加入了歌唱,众口一音,激情澎湃,声动天地。视频里,不管是衣着时髦的青年人,还是老人、孩子,似乎都忘记了登机的时间,不约而同地融入了火热的歌声。视频里有一位颇有气质的老太太,她昂着头高声歌唱,眼睛里分明闪烁着星点泪光。“快闪”结束了,候机大厅又恢复了原来的繁忙景象,但这首在中国大陆几乎妇孺皆知、老幼能唱的《我的祖国》,却依然回荡在所有人的心里。

资料视频:《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
这首歌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该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在大陆上映。这首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我的祖国》随即传遍大江南北。
《上甘岭》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场重要的战役,被军事学家奉为“坑道战”的典型战例。1952年10月14日,以美军为主导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中部发动“金化攻势”,对位于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的志愿军两个连的支撑点阵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实施进攻,企图夺取志愿军的防御要点五圣山,扭转两军僵持不下的战场态势,取得谈判的主动权。

此次战役,双方先后动用兵力10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其激烈程度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联合国军”炮兵和航空兵对总面积不足4平方千米的上甘岭地区发射炮弹190余万枚,投掷炸弹5 000余枚,将高地的整个地表炸松1~2米。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白天进洞,晚上反攻,坚持长期的“拉锯战”,体现了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顽强意志和战斗精神,最终守住阵地,逼迫美军坐到了谈判桌前。
《我的祖国》以细腻真挚的描写、阔大深沉的情感、平白如话的诗句、动人心魄的旋律,尽情歌颂了祖国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将士们。

资料图:《我的祖国》词作者乔羽
《我的祖国》词作者乔羽是中国著名词作家、剧作家,被同人奉为“词坛泰斗”,朋友们则不论老少,一律亲切地称他“乔老爷”。乔羽于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东济宁,今年(2021年)94岁了。老人始终不改乡音,因其幽默多雅噱,故圈子里有许多关于他的“段子”流传,是当今文艺界颇受尊敬与爱戴的艺术家。他的代表作甚多,除《我的祖国》外,还有《让我们荡起双桨》《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思念》等。除词作外,他还创作了著名歌剧剧本《刘三姐》,后来也拍成了电影,至今仍受到热烈追捧。

乔羽的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美学精神化为人人都懂却又充满诗意、耐人寻味的词句。他曾经说:“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锦衣美食、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是虽不宽敞却温馨的小小院落。”他还说:“我不喜欢涂脂抹粉,喜欢直来直去的大白话。”一些从普通百姓口中说出来的“大白话”经过他的提炼和点睛,变成了禁得起反复吟咏的佳作,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已成为中国20世纪50年代人最美好的共同记忆。乔羽的有些词句,表面看起来很平常,但仔细琢磨,便觉气象万千、雄浑壮阔,非寻常眼界与文才可得。比如《人说山西好风光》中那两句“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词句浅显至极,但在这左一指右一指的两个动作中,却暗含着无限高广阔大的胸怀和眼界。试想:是什么人,要站在什么地方、什么高度,才能如此潇洒、轻松地指点三晋大地,指点这云蒸霞蔚、苍茫壮阔的万里江山呢?你看一下中国地图中太行山、吕梁山的位置,便知道能有如此视野的人,只能是坐北朝南、矗立于千仞之上,端坐于五彩云端,居九霄而小天下者。

《我的祖国》歌词也写得好。乔羽没有像大多数人写“命题作文”那样追溯五千年历史,没有提到任何一个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人的名字,没有祭出泰山、黄河、长城这些经常作为民族象征的神圣符号,甚至没有直接提到当年的那场残酷战争。他只是用极平常的口吻,用一个最普通的人的视角,悠悠地唱出了这样一幅随处可见的风景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我的祖国》曲作者刘炽(1921—1998),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生于西安。他自幼生长在西安鼓乐的环境中。这个源自唐宋的古老乐种以其丰厚精彩的音乐文化陶冶、塑造了他的灵魂,也为他的音乐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炽向西安鼓乐的老艺人——富振中王六爷等德高望重的前辈学习笛、笙、箫、云锣和佛曲梵呗,掌握了一个民间艺术家全部的本领,完全可以像许多传统社会的民间乐手一样,生活在故乡,为当地民众的婚丧嫁娶服务,从而养家糊口,终其一生。但在他15岁那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他被席卷全国的抗日热情激励,遂偷偷离家,步行90里(1里为500米。——编者注)路,于1936年12月25日到离西安不远的云阳镇参加了工农红军,从此走上了一条革命的道路

资料图:《我的祖国》曲作者刘炽
1939年,刘炽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这所由毛泽东、周恩来倡导创办的学校,设立了戏剧、音乐、美术、文学几个系,仅音乐系便拥有冼星海、吕骥、向隅、杜矢甲等优秀教师。这所由中国共产党创办、被后世简称为“鲁艺”的艺术院校,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对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学习。1939年,“鲁艺”成立“民歌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刘炽是研究会最积极的成员之一。他的衣袋里一直装着一本用粗马兰纸装订的搜集民歌的小笔记本,随时记录他听到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他与马可、安波、张鲁、关鹤童曾被称为延安倾心民间音乐的“五人团”。这批革命的音乐工作者全靠着对革命的信仰和对人民的感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搜集、记录了一大批民歌,先后编辑出版了《绥远民歌集》(1939)、《陕北民歌集》(1939)、《陕北民歌选》(1945)和《陕甘宁老根据地民歌选》(1953)等民歌集。可贵的是,在他们所记录的大多数曲目中,都有记录者名字、记录年代和记录时间,为之后所有做“田野工作”的音乐学家不但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更树立了一个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术典范。更值得我们今天的音乐人感恩的是,在当年他们记录下来的曲目中,有一批堪称20世纪中国民歌经典,至今还在广泛传唱的作品。如果没有他们当年的热诚和努力,这些民歌精品极有可能在战乱与连绵不断的天灾人祸中烟消云散。这些曲目包括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黄河船夫曲》《蓝花花》《脚夫调》《五哥放羊》《三十里铺》……

刘炽在向民间学习的过程中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他用山陕一带流行的古老的道情曲调创编的独唱曲《翻身道情》先由唐荣枚于1945年中共七大上演唱。在1949年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李波演唱的《翻身道情》获得二等奖,让世界看到了“翻身”后中国妇女的新形象。

刘炽善写旋律,由领唱、合唱组成的两段体的《我的祖国》,舒缓如大河,壮阔亦如大河。歌曲开始的四句让郭兰英用她略带乡音的甜美女声唱出来,就像母亲一边在灯下补衣一边轻声说着家族的往事,优美清新、委婉秀丽。这条没有点出名字的“大河”,可能是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更可能是你家乡的任何一条河,给了所有人联想与回忆的空间。弱拍起唱的合唱部分,则变清婉为壮丽,用坚毅、刚劲、雄浑的声音唱出了中国人对家乡的感情,唱出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这首主题围绕“抗美援朝”的战争片插曲,没有一句提到这场战争,没有指名道姓地点出敌人的名字,甚至没有任何一句表现“我们必胜”信念的歌词。在优美抒情的歌声里,有的只是稻花的芬芳、艄公的号子、花儿一样的姑娘和心胸宽广的小伙儿,顶多有一句“豺狼来了有猎枪”,还是排在“朋友来了有好酒”之后,并且没忘加上一个“若是”——用一个假设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感情。的确,正如某位作家所说:一个好的作品就是好,而不需要去回答一个问题,表达思想性够不够。它是一个好的作品的时候,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微妙的、你不见得能够用公式分析它的原因——它就是一个好的作品。
当然,好的作品还得有好的演唱者,担任领唱的是家喻户晓的歌唱家郭兰英。郭兰英于1930年12月生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香乐乡。她出身贫苦,自幼学习山西梆子,7岁登台演出,16岁在张家口唱戏时已是戏班子的“头牌”。17岁时看到共产党人创编演出的歌剧《白毛女》,深受感动,遂成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名文艺战士,并很快成为文工团的主角,先后参加秧歌剧《王大娘赶集》《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剧目的演出。新中国成立后,郭兰英一直活跃在文艺舞台上,深受广大民众喜爱。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郭兰英“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资料图:1960 年上演《小二黑结婚》,郭兰英饰演小芹

(这张照片曾是 1960 年《人民画报》第一期的封面)


1956年,郭兰英为电影《上甘岭》配唱插曲《我的祖国》,她甜美、质朴、有着极强辨识度的音色,与平白如话、似大河般缓缓流淌的旋律似乎是天作之合。她自幼练成的吐字发音的基本功,把歌词里的每一个字轻轻送到人们的耳畔,如春日的细雨,润物无声,入耳入心。这带着家乡泥土、稻花的芬芳,带着父母、兄弟姊妹的关爱的歌声,就像多少次在梦里闪烁着的粼粼波光,将电影里的战士们带回了家乡,也将银幕前的亿万观众带到了那个残酷战争中难得的温馨瞬间。淳朴的歌词、动人的旋律、深情的演唱,都没有丝毫的做作和夸张,“乐由心生”,难怪会在机场的“快闪”里汇成一片歌海。

《中国人的音乐》是一本讲中国传统音乐的、具有艺术普及功能的书,也是一本通过中华传统音乐来讲“中国”和中国人的书;是以中国传统音乐、各地民歌为脉,饱含深情讲述的“中国故事”

中国音乐究竟好在哪儿、美在哪儿?如何代表中国?
如何感受各民族民歌的魅力?新音乐的力量在哪里体现?
我们中国人除了西方那套理论,有没有自己欣赏音乐的逻辑?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了三个部分:中国传统器乐与乐器、民歌与民族声乐、新音乐,带领读者聆听古筝、古琴、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的“金声玉振”,走进南音、佛乐、道乐的神秘世界;领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独特魅力;体会“长亭外,古道边”“风在吼!马在叫!”“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时代精神。从音乐层面、地缘及历史层面、人文层面,讲述了蕴藏在音乐里的民族情感

中国音乐之独特,在于其蕴含着一种人文精神。中国的传统音乐之美,能触及心底柔软的一块,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精粹。作者认为,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面对西方音乐的强势冲击,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美美与共的态度,创造属于中国人新时代的新音乐。

作者积数十年的研究心血,从中国音乐浩浩太空中摘下26颗星辰,从中国音乐漫漫长河里采撷36朵浪花,引你走进让我们充满自信、无比自豪的中国音乐。

以乐为镜,可知中国人。


《中国人的音乐》

作者:田青

ISBN: 978-7-5217-4348-7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价:88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田青


知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宗教音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推广,出版包括《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捡起金叶》《禅与乐》在内的学术及各类作品260多万字,2018年出版九卷本《田青文集》。
他学术著作等身,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中国传统宗教音乐的研究与弘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努力打通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壁垒,把琴学、昆曲、原生态民歌以及古老乐种重新扶至国家殿堂。
——若要讲述中国音乐之美,他可能是中国最有资格的人之一。








这本书既是中国音乐之美的鸟瞰与巡礼,又揭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精神与特性,富于理论性和历史感,是当代国人了解中国音乐与中国文化的不可多得之作。 

——哲学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陈来


引古代忆现代,寻根溯源,通俗易懂。通过声音的历史,寻找中国人精神的变化,为研究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古代和近现代的宝贵资料。

——作家、音乐人 刘索拉


学境走到高处,文心沉到深处,才能产生由博返约、会文切理的表达。书中篇章皆是作者数十年的思索与沉淀,也是可令读者沉吟与思索的话题。

——音乐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张振涛


中国音乐浩如烟海、横无际涯,该如何让普通读者对中国人的音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田青先生这本书带着我们走进国乐的长河,随音波而振荡,与旋律同沉浮,引人入胜。

——文化学者、媒体人 王鲁湘


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始终保持有着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的文明基因和文化密码,其原因就像作者所言:“因乐可知心,因乐可知人,你懂得了中国人的音乐,也就懂得了中国人,懂得了中国。”

——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吴玉霞 


何以中国?何为音乐?怎样才能唱好中国人的歌?我建议所有学声乐的朋友都认真读读这本书!

——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雷佳



微信交流:leminge  |  投稿:mingechina@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